新闻动态

News and Trends

新闻动态

一份“有温度”的外卖即将为你送达

时间:2018-10-30     【转载】   来自:饿了么   阅读

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吃腻了食堂饭菜,想换个口味;纯粹想“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犒劳下自己· · · · · ·生活中点外卖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也有这样一部分人,点外卖“看天”决定。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极端天气情况下,外卖订单量会显著增加。相关今年夏天上海市众包骑手接单量随天气变化的情况的统计结果也表明,暴雨天外卖订单数量几乎是非雨天的1.7倍。


如此恶劣的天气状况就为外卖餐品的温度保障带来了挑战。配送过程中外卖餐品的温度又能否经得住考验呢?近日,饿了么温度研究小分队在广东及北京地区,分别在雨天及非雨天,以神秘买家的方式,随机测试餐品在配送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温度情况。

小分队兵分两路,第一组在餐厅附近通过手机APP客户端下单,赶在骑手取餐前,在餐厅测试打包盒中餐品的温度,第二组成员则在收餐地址处待命,当餐品送达后,立即测试餐品温度。

“平台上热食类餐品中简餐类餐品造成致病就医的情况最多,因此这次我们检测的餐品以热食简餐类为主。” 饿了么食品安全专家介绍。据了解,此次温度小分队共检测23份热食类餐品,大部份餐品(16份)在餐厅的温度仍高于60℃。其中出餐温度最高的是煲仔饭,接近100℃,送达时餐品温度也仍保持在60℃以上;排在第二名的是肥牛米线,出餐时温度也接近90℃,送达时温度为71.1℃。

2018年10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将开始施行,在新规范中,出锅的餐品温度在8℃~60℃之间2小时内食用是安全的,超过2小时,未发生感官性状变化的,食用前应进行再加热方可食用。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温度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8℃~60℃是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度条件,在该温度下存放超过2小时的烹调餐品的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因而控制温度是餐饮企业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然控制温度并不是保证餐品食品安全的唯一因素,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污染等对防治食源性疾病同样重要。小分队还测试了2份冷菜类餐品,一份凉拌土豆丝和一份酱牛肉,其出餐温度分别是27.8℃和11.6℃,送达温度分别是26.8℃和14.2℃,这两份餐品无论是出餐时还是送达时的6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均合格。不过,凉拌土豆丝在出餐后2小时和4小时的时间点进行6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均检测超标。因此小饿也提醒消费者在收到外卖餐品后尽快食用,如果餐品在常温下存放超过两小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seo seo